不同類型的凌亂

前些日子終於把擺在家裡很久的「過得還不錯的一年」看完了,其中有一段在描述斷捨離的凌亂分類我覺得分的很好,可以將該丟而不丟的東西用不同的角度思考他們。

作者把凌亂分成:懷舊式凌亂、以後用得著凌亂、特價品凌亂、免費品凌亂、該丟卻沒丟的凌亂、渴望式凌亂、過時式凌亂、買了後悔的凌亂。

懷舊式、過時式凌亂 我覺得比較好丟掉,很多關鍵的紀念品不用留得太多。特價品和免費品凌亂也可以在購買的時候就制止不必要的念頭。比較難的我覺得是以後用得著凌亂、渴望式凌亂和該丟卻沒丟凌亂。

以後用得著凌亂 比如說身為一個工程師,家裡有各式各樣修理東西的工具、線材應該不稀奇吧,買很多東西都會送的 USB 線、音源線、電源線,可能默默地就裝滿一個箱子,即使斷捨離可以清掉一半以上,但是家裡有多兩三條 USB 線備用,應該也蠻合理的吧。有些關鍵的東西不能完全沒有替代品,但是這個冗余程度要到多少,這個平衡要怎麼抓,也是個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渴望式凌亂 比如說買書,買的當下覺得想看,買之後可能也看了一下子,但是因為其他事情忙起來而把書放到一邊就暫時不看了,久而久之書架上就一大堆看到一半或買來就覺得自己要看的書。這也是最近百日挑戰在做的嘗試,先把現在已經不想看了的書丟掉,然後持續的有規律地消化書,希望能把書架上看到一半的書都看完。

該丟卻沒丟的凌亂 則像是一些可以升級卻沒升級的東西,比如說用了很久的螢幕、電風扇、印表機,功能不是特別好、長相可能也不好看但是還堪用就一直沒有要換掉,這些東西比較需要一個契機在新的科技或需求出現的時候剛好把舊的給換掉。

要怎麼丟也是個問題,有些過時的電子產品可能過幾年就變電子垃圾,但是有些又還有殘存價值覺得應該可以二手賣掉,只是二手賣掉又不是一個很簡單快速的過程,要在市場上找到買家也要物流。這時又會在苦惱當初自己為什麼要買那個東西,為什麼當初要浪費地球的資源,加強了自己不要亂買東西的念頭。

目前我的解決辦法是:針對以後用的著凌亂,不為了丟棄而丟棄,畢竟以後如果會用到又要買回來的話又是一次浪費,在可預見的未來或一年內有很高機率會用到的必需品的話,就先留著;針對渴望式凌亂的買書,最近開始練習用 iPad 買電子書,如果慢慢習慣之後,以後買新書就不佔空間了;針對該丟卻沒丟的凌亂,目前是一律捐贈和送給親朋好友,如果沒地方捐或親朋好友想不到人可以送,那應該就是沒多少價值,就直接丟了。

感覺離極簡主義還好遠呢!